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為更好發揮生態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支撐、引領、服務作用,今年以來,石嘴山市生態環境局加快能力建設,打好“組合拳”,為推動黃河經濟帶生態保護發揮了重要效能。
生態環境總體狀況持續改善
截至目前,該市優良天數290天,同比增加8天,優良天數比例82.2%。剔除沙塵影響,1-11月,PM10平均濃度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1%;PM2.5平均濃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2%,大氣環境得到了持續的改善。水環境穩中有升,1-11月,黃河石嘴山出境斷面、沙湖、都思兔河入黃口三個國控斷面和10個區控斷面均達到自治區考核目標;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為100%。土壤環境穩定安全,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保持100%,未發生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
堅決扛牢生態環保重大政治責任
今年以來,石嘴山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和自治區建設先行區推進會部署要求,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狠抓生態文明建設、污染防治攻堅、環保問題整改等重點工作,全力推動先行區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交出新答卷。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今年以來該局多次研究部署生態環保工作,解決落實《石嘴山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意見》《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等文件,壓緊壓實工作責任,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決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強力推進煤炭集中區生態治理,涉煤企業偷排廢水問題的有效整治,平羅崇崗等重點區域面貌顯著改觀。深入開展了賀蘭山植綠工程,不斷鞏固拓展賀蘭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成果。全面加強國土綠化,完成營造林10.1萬畝,修復濕地和草原8.3萬畝,為該市打造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排頭兵筑牢了生態基礎。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920”疫情期間該市累計收集轉運醫療廢物260.5噸,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穩定在100%。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一是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完善《石嘴山市打贏藍天保衛戰“1+9”專項行動方案》,實施“四塵同治”,持續推進工業企業深度治理,三大煤炭加工區建設封閉式儲煤倉232個,完成62個自治區級大氣污染治理項目,加強建筑施工揚塵精細化管控,開展揚塵治理情況檢查166次;加大老舊車輛淘汰力度,強化移動源治理監管,淘汰老舊車輛1922輛;在平羅居民區建設2個異味體驗館,解決異味擾民問題;開展差異化績效評級,全區評定AB級企業8家,石嘴山市獲選7家,承辦全區大氣污染防治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現場推進會,該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績效評級工作經驗在全區推廣學習;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制定并印發《石嘴山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與烏海市人民政府簽訂《黃河流域水污染聯防聯治合作協議》,開展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風險隱患排查和人工濕地運行管理專項檢查,在6家污水處理廠安裝電動閥門,控制超標廢水外排,沙湖水生態治理成效入選生態環境部首批美麗河湖提名案例;三是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完成2022年度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公示,排查涉鎘重金屬企業25家,完成全市6個“一住兩公”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編制工作,督導40家企業完成本年度土壤與地下水自行監測任務。全力做好中央及自治區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及水環境問題專項督察反饋的24項整改任務已全面完成整改;2019年自治區黨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的27項整改任務已全面完成整改;2021年自治區專項督察反饋28項整改任務完成22項、長期堅持4項、正在推進2項;中央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我市29項整改任務,完成整改7項,其余22項按時序扎實推進;149件轉辦件已辦結145件,辦結率為97.3%。
著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
該局深化“兩中心一基地”建設和“1+2+9+700”生態環境指揮調度體系運用,構建“監測+監察+監管”網格化監管體系,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監管監測全覆蓋,不斷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印發了《石嘴山市政府儲備排污權管理辦法(試行)》,完成排污權交易15筆,總交易額190萬元,核發排污許可證421家;二氧化硫成交單價和總價均創全區新高;持續推進碳排放權改革,全市38家重點排放單位被納入2022年度全國碳市場配額管理重點排放單位名單,可通過技術改造和市場交易履行減排義務。爭取平羅縣黃渠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13個項目獲得中央、自治區1.17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石嘴山市成功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生活垃圾綜合處置等3個項目獲自治區2270萬元資金支持。該市成為全國16個生態環境智慧監測試點城市之一。發布巡查通報353期,印發環境監測報告350余份,出動監察監測人員8000余人次,立案查處環境違法企業171家,處罰金額2178.25萬元,查封扣押23起,移交環境犯罪2起6人,下達《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286份,立案數和處罰金額均居全區前列。
抓好生態保護修復重大任務、加強國土綠化工作和保障黃河長久安瀾
深入推進賀蘭山植綠工程,組織104家部門(單位)近5000名干部職工對賀蘭山302省道沿線石炭井溝8處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區進行綠化,共計栽植山桃、山杏、蒙古扁桃、火炬等苗木15.65萬株,綠化面積1.2萬畝,有力鞏固了賀蘭山生態修復成果,工作成效得到中央環保督察組和國家生態環境部調研督導組高度評價。全面加強國土綠化工作,完成營造林10.1萬畝,修復濕地和草原8.3萬畝,造林綠化工作經驗在全國林長制片區推進會上交流推廣。全力保障黃河長久安瀾。持續加大黃河周邊及排水溝巡查力度,建立全域排查、規范管理、綜合施策、溯源預警工作機制,入黃排水溝水質較去年明顯改善。
加快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
緊盯自治區環保督察及專項督察未完成整改事項和轉辦件辦理,采取有力措施,實施專人督辦、專案盯辦方式,壓緊壓實各級各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突出整改重點,動真碰硬,加快推進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我市的29項整改事項中按時序推進的22項整改任務,緊盯未辦結的4個轉辦件,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問題整改。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拓寬資金渠道,加大項目支撐,補齊污染防治短板弱項,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發力,強化日常跟蹤管控,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多措并舉推動斷面水質穩定達標,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全力推進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
按照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和市第十一次黨代會部署要求,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推進降碳減污,淘汰落后產能,強化資源環境倒逼機制,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加快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能級、增強產業競爭力,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建設產業轉型示范市,奮力走出一條具有石嘴山特色的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文: 徐夢婷 韓占超
本文鏈接 /wzxq/W5Kylp7B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 人民網 |
中國環境出版集團 | 新華網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環境規劃院 |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 生態智造 |